|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四星百科 > 環保知識問答 |
四星百科 |
四星環保 成立至今已有 27 年 4 月 3 天 |
|
1、什么是環境? 環境是指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的總體。
2、我國的環保方針是什么? 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類。
3、綠色學校的主要標志是什么? 學生切實掌握各種教材中有關環保內容;師生環境意識較強;積極參與面向社會的環境監督和宣傳教育活動;校園整潔優美。
4、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 聯合國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歌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l,從此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有關環境的日期還有2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衛生日、世界戒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17日世界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9月14日世界清潔日、9月17日世界保護臭氧層日等。
5、什么是可持續發展?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的需要造成危害的發展。
6、什么是生態平衡? 生物系統的能量和循環始終是在不斷進行,雖然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經常給生態系統帶來各種污染,但在一段時期內,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又能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這就是生態平衡。
7、什么是食物鏈? 在生態系統中,多種生物之間以食物關系連接起來的鏈鎖關系,叫食物鏈。 例:微生物—浮游動植物—魚—人,就是一條食物鏈。
8、地球缺水嗎? 全球有80%疾病與缺乏干凈的飲水和起碼的衛生條件有關,未來的水將象油一樣寶貴。
9、什么叫赤潮?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赤潮的危害是什么? 赤潮是指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短時間突發性繁殖,造成水中缺氧使魚類死亡的現象。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有機物特別是氮磷的含量過高。赤潮發生時,浮游生物會出神經性毒素,嚴重時會使魚類大量死亡,并通過食物鏈威脅人類。
10、常見的環境污染有哪些?來源有哪些? 污水、廢氣、垃圾、噪聲、光污染等,為城市常見污染。 來源: (1)污水:生活廢水、工業廢水、油污及有毒物質和垃圾。 (2)空氣:工業尾氣、汽車尾氣、家庭廚房油煙、殺蟲劑、新塑料制品、冰箱的氟里昂和各種垃圾、水道的氣體。 (3)噪聲:家庭噪聲、交通噪聲、施工噪聲、社會噪聲(叫賣、鞭炮、商店音響等) (4)光:可見光、激光、紅外光、紫外光等。 (5)食品:添加劑、人造色素及農藥等。
11、環境保護有立法嗎? 1989年12月6日我國頒布了環保法。
12、什么是溫室效應?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可以吸收地面散失的熱量,但一部分熱能重新傳回大地,對地面起了保溫作用,這種類似暖房溫室的效應叫溫室效應。
13、什么叫“白色污染”? 泡沫餐具、塑料袋等因其難降解分化,且燃燒時產生毒氣,填埋時會破壞土壤結構。故稱為”白色污染’。
14、什么叫“酸雨”? 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和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遇到水蒸氣會形成含高腐蝕性的酸性沉降物。稱為”酸雨”。
15、什么叫水的富營養化? 由于植物、特別是藻類大量繁殖而使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的一種現象,叫富營養化。
16、臭氧層有什么作用?它是什么因素引起減少的? 臭氧層可以吸收太陽輻射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免受其害。人類活動導致臭氧層的減少,主要是冷凍劑、噴霧劑、除臭劑等會破壞大氣中臭氧的濃度。
17、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變過程中放出α、β、γ,等射線的現象,叫放射性。其射線可殺死生物體內的有機體,引起癌變、白血病、骨髓病等。
18、什么是重金屬污染? 比重在5以上的金屬稱重金屬。環境污染指的重金屬主要是指汞、鎬、鉛、鉻及砷等毒性顯著的重金屬,也指有一定毒性的鋅、銅鉆、鎳、錫等。由其所造成的污染叫重金屬污染。
|
|
|
|
|
|
|
|
|
|
|